仔猪副伤寒有何特征?
仔猪副伤寒,是由沙门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。其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、顽固性下痢为特征。本病常发生于6 月龄以下的猪,以2~4月龄的仔猪较为多发。
仔猪副伤寒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型、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。
急性型(败血型):断奶至4月龄的猪发病较多,当猪抵抗力弱而毒力又强时,病猪感染后迅速发展为败血症,表现为体温升高40.5~41.5℃,精神沉郁,不食,不爱运动,呼吸急促,后期间有下痢,耳根、胸前、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。本病多数2~4 天,有的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,病死率很高。
亚急性型和慢性型:是本病临床上多见的类型。病猪体温升高40~41℃,精神沉郁,寒战,堆叠在一起,眼有脓性分泌物,上下眼睑常被粘着,少数发生角膜混浊,严重发展为溃疡。病猪食欲减退,喜饮水,初而后下痢,粪便呈水样,淡黄色或灰绿色,味恶臭,有时带有血液。部分病猪后期出现弥散性湿疹,特别是腹部,有时可见到绿豆大干涸性浆膜覆盖物,揭开可以见到浅表性溃疡。病猪由于下痢、失水很快消瘦,被毛粗乱。病程2~3周或更长,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。有的病猪症状逐渐减轻,但发育不良,后形成僵猪。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。肿大,颜色较暗,硬似橡皮,切面呈蓝红色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嗉状,充血、出血,其他淋巴结也有肿大出血的病变。有时可见肝有极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点,全身黏膜、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。胃肠黏膜可见急性卡他性炎症。
亚急性和慢性病猪其特征病变是:盲肠、结肠、有时波及回肠后端坏死性肠炎,肠壁增厚,黏膜上覆盖一层灰黄色弥漫性坏死灶,剥开可见底部红色,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。部分病例皮肤有痂样绿豆大皮疹,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如嗉状,部分呈干酪样变。稍肿大,有时肝可见灰黄色坏死点。
如何防治仔猪副伤寒?
仔猪副伤寒,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,以2~4月龄的仔猪较为多发。饲养管理不当,圈舍潮湿、拥挤、缺乏运动、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及矿物质缺乏或品质不良、气候突变、长途运输等都是发病的诱因。预防本病应从加强饲养管理,消除发病诱因,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等方面着手。在本病常发的地区和猪场,对仔猪应坚持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,能有效地预防仔猪副伤寒的发生和流行。在用疫苗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。
发生本病时,应及时进行,对本菌的是氯霉素,但在兽医中禁用,可用氯霉素的第二代产品甲砜霉素及第三代产品氟苯尼考进行,效果比较理想,另外还要配合退热药。为防止病猪因腹泻而造成的脱水,可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、电解多维进行配合。与发病猪同圈舍的猪群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等预防,对于慢性病猪应及早给予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