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式家长》这款游戏在去年秋天可谓是红极一时,都说艺术源于现实,《中国式家长》的爆红也正是因为现实世界中,中国式的家长确实是这般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。而为了能让自家的孩子成为“人上人”,各位家长无疑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中国式家长助力少儿编程教育成为风口
要解释这个问题,还首先需要向大家解释一下少儿编程教育凭什么能成为风口。上文所提及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起到的导向是其中一个方面,而更为重要的,则是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,编程或者常使用编程技能的程序员,则被很多人看做是高收入职业。
遇事不决转CS(computer science),是不少考研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毕竟如今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行业就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,而热钱的堆积也就带来了互联网行业,特别是程序员普遍更高的薪酬。没错,尽管不少人在哀叹程序员的作息是“996”,终必然逃不脱“ICU”的命运,但架不住薪酬高。以字节跳动为例,其在北京招聘的前端工程师月薪是25K-50K,而根据BOSS直聘发布的《2019三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》显示,北京白领的平均月薪仅为12312元。除了程序员挣得多之外,成长在互联网爆发期的千禧一代如今普遍已为人父母,他们对于计算机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无疑是有着切身感受的,因此懂一些编程原理对于使用互联网或智能设备,显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。因此被少儿编程教育机构渲染出来的“未来文盲的标准就是不会编程”,以及“不能让孩子输在人工智能起跑线上”这类话术,也正中新一代家长的下怀。因此在中国式家长+CS热+宣传话术的共同促进下,少儿编程教育的风吹起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。
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,学好数学是一样的
由MIT出品的全球知名的少儿编程语言Scratch统计数据显示,少儿编程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仅为0.96%。当然,这个渗透率并不让人意外,因为少儿编程教育线上动辄100元/课时、线下300元/课时的价格,即便是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很多家庭来说,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更遑论是三四线乃至更加下沉的市场。而在市场容量有限的同时,这条赛道上已经堆积了数百家企业,无疑正是僧多粥少的局面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课程不好卖除了价格昂贵之外,很多家长也认清了中国式少儿编程教育“割韭菜”的本质。对于家长来说,他们更关心的是少儿编程对自家孩子到底有没有用?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,源于STEM教育概念的少儿编程确实对编程知识、数学、英语、逻辑思维,乃至创造力都有不少的正面意义,但问题是这里面利用信息差坑人的事情实在太多。以各大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喜欢拿来说的简易图形化编程工具Scratch为例,这是MIT免费提供的内容,其官网都配套了不少中文资料,国内市场不少机构直接就原封不动的拿来卖钱。并且Scratch背后配套的,是包括美国FIRST系列机器人竞赛为代表的一系列科研实践项目,但国内并没有这个条件,因此其与国内的教育体系也并不匹配。
至于这些机构鼓吹的培养所谓“编程思维”,其实无论对于程序员还是孩子来说,基本上可以等同于逻辑思维,因为程序设计范式是会随着编程语言以及生产力模式的变化而变化,后剩下的不变之处就是逻辑思辨。我们三易生活在咨询了众多程序员之后发现,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少儿编程作为兴趣教育是没问题的,但是想要通过这个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,那么学好数学同样可以实现,因为数学对于逻辑思维的锻炼是经过了科学研究证实的成熟理论,而编程思维的效果,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教育学上得到结论。
因此少儿编程并不像数学和英语这种考试必考的学科,在没有了应试的压力之后,课程复购率自然也就会出现降低,而与之相对应的,则是少儿编程行业的硬件与人力成本都相当高昂。如果再加上韭菜太少而收割机太多,也就难怪会有企业频频出现各种问题了。学编程来酷叮猫少儿编程大连校区。